踏上欄杆,翻過身去,坐在不溫不冷的石牆上,雙眼無神,但又似眺望遠方美景。這種矛盾的表情,或許只有在將死之人身上才會出現吧!
事實上,他的心早就死了,日復一日困在書卷中,除了課本上七零八落的外星文,和盲目追從的數字,剩下的也只有空洞無神的眼眸。「我非常不清楚,這麼短的時間,有誰能夠做到什麼都會的」他對著外星文說道。
這種「想死」心情通常發生在重大轉變之時,除了事情的變遷、人際的變化,還有壓力的高速增加。
所謂事情的變遷,就例如:幼稚園升小一、國小升國中、國中升高中等等需要面對下個里程碑的時刻。原本覺得這種巨大改變早已經歷無數次的他,在進入高中生活後,終還是感受到時間壓迫的窒息感。國中的時候,他覺得自己簡直是天才,把時間牢牢地控制於掌心,想鬆的時候便放開它、事態緊湊時收回來也綽綽有餘;升上高中,雖然不是第一次覺得時間緊迫,卻是頭一次發現對於時間,居然安全感消逝殆盡、居然被時間控制,拉也拉不回的那種。
面對人際關係,他更是不拿手。國中的時候,願意和他打交道通常是為了成績。真心的好友沒幾個,酒肉朋友倒是成千上萬。拍馬屁、阿諛的多不勝數,在接二連三的稱讚下,自尊心建築成薄弱高牆,稍有不慎,就會夷為平地。這座高牆在進入新的空間後還真倒塌了,稱讚不再來,更多的是諷刺和抱怨。剛開始他不理解,適時稱讚別人難道很困難嗎?想想自己真心的稱讚,他們好似也沒當一回事,怎會反饋呢?漸漸的,他越來越自卑,開始猜忌是不是別人內心覺得自己是醜的、是不起眼的、是不值得被讚賞的。他的心日漸被猜測消磨,可卻不知如何表達:希望別人在他有優秀表現時,能夠適時給予鼓勵。
由於前兩者問題,感覺身上猶如千萬隻藍鯨疊壓著他,近乎接近窒息的狀態。只不過,對於改變,他並不是最受不了的,一成不變的壓力疊加,才是壓倒藍鯨的最後一隻鮣魚。
他是個十分堅強的人,經歷過大風大浪,也早已習慣並從中得趣了。可是大量增加的知識和一成不變的考試,近乎是打碎了他對於學習的熱情。他用盡了力氣、花光了時間、捨去他愛的事物,只求在這場競泳中能多贏幾回,至少不溺死。殊不知命運終要他抉擇,他捨棄健康、捨棄交際;命運還窮追不捨,他便捨棄物理、捨棄化學。他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擁有什麼?命嗎?自以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,可笑!命也拿去吧!選擇不了自己的命運,那總能抉擇自己死亡的日子吧!
猶如海底火山噴發,「碰」了一聲,他忽而感受到溫熱的岩漿順著他的髮流了下來,再後來是一聲鯨魚的叫喚。不知沉默多久後,有一具軟乎乎的身軀包裹著他,他知道,那熟悉的觸感和體型,是曾經壓著他的藍鯨。在平靜的水面上漂了一會兒,他問鯨:「這裡是天堂嗎?」
發佈留言